這裡跟大家說明的挑水果重點,都是以台灣水果為例,畢竟,台灣水果是目前我們最常吃,而且是最好吃的。
為讓大家能夠的快速掌握挑水果的重點,我先分出幾大類,再細述各類中的巧妙之處。
大類如下:
- 軟硬度
- 蒂頭或梗
- 重量
- 大小
- 顏色
- 產地
軟硬度
不管何種水果,除非您是回去馬上就要吃的,不然,建議您一律挑選較硬的水果回去讓它慢慢變軟。
挑選較硬的水果回去有什麼好處?
1、台灣天氣濕熱,在沒有冷藏的情況下,置於室內的水果大概二天就變的很軟了,甚致會熟過頭壞掉了。
2、硬的水果較新鮮,它表示這個水果可能剛從產地摘下來,送到批發市場前後可能還沒超過二天,如果您在市場買到的已經是熟到可以吃的甚致一摸就軟掉的,那表示有可能已經摘下來或賣了一段時間了。
3、買硬的水果回來讓它變軟還有另一個好處,每個人對水果的軟硬度口感喜好不同,買回來可依軟化的狀況自行調整,由硬變軟還ok,但是要由軟變硬,嘿嘿,那就要花一點功夫了,這個部份日後再跟大家分享。
蒂頭或梗
有些水果為了賣相好看,或是為了保持新鮮,在摘採水果時會保留水果蒂頭或梗,例如:櫻桃的綠色梗、茘枝的枝葉、蕃茄的蒂頭...等等,一般水果的梗或枝葉在新鮮時會保持淺綠色,或是表皮帶有些許的含水狀態。
各位在挑選時,千萬不要為了怕這些不能吃又會增加重量的小東東,而去購買沒有這些東西的水果,如果沒了這些東西,您買到的所謂新鮮水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了。
例如:我曾聽過有人買荔枝只買一顆顆的荔枝,而不是一串串的荔枝。如果這個商家的水果是每日都有進貨更新,買一顆顆的荔枝少了枝骨故然便宜。
各位試想,水果原本是跟枝骨連在一起的,為什麼變成一顆顆的?還有,商家進貨時,都是一整箱(含枝骨)買的,難道商家會為了提高購買率自行把水果弄成一顆顆的把枝骨丟掉,而自行吸收枝骨的成本嗎(如果是進口水果的話,就有可能,為了省運費而先行加工都這些去掉,例如:泰國的椰子的椰子殼)?
重量
如果購買預算沒有差很多的話,強烈建議各位,不管什麼水果挑重的就對了。
各位試想,水果=果皮+果核+果肉+水份,去掉不能吃的果皮+果核,只剩果肉+水份,水份的比率又大於果肉,如果一個輕如鴻毛的水果,您覺得吃起來會像什麼?
大小
大小很難去定義水果的品質是好或不好,不過這裡有個挑選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當您在一堆裡面去挑選水果時,最大跟最小的都不要挑,再依吃的量去挑選比平均大一點或小一點的。
為什麼最小的不太好?小的表示重量可能不會太重或營養不良,基於前述,品質不好的機率比較高。
為什麼最大的不太好?大的表示營養過多,果肉可能會因含水量較高,而沒有Q度口感。
顏色
大致上水果的顏色如果愈是深色,較甜的機率會高淺色,例如:葡萄、櫻桃...等,但各位要注意一點有的水果愈深色表示它可能放有點時間了,也比較熟一點了,例如:金色奇異果,較新鮮的是金黃色的果皮,但是放一個星期後,它的果皮會呈現暗黑色。
產地
我會把產地放到最後講有二個原因:
1、產地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目測水果就知道這是那裡的。
2、有些水果不限某地區才有,各地區的水果各有其風味,無法用單一標準衡量是好或壞。,例如:鳳梨,目前最有知名度的是關廟與高樹。
有時商家為了投其所好,會順著客人的問語來謊稱水果的產地,各位要注意到這一點:
例如:客戶喜好關廟口味的鳳梨,就詢問商家說:請問這是關廟的嗎,商家這時就會順著說,對啊,這是關廟的。
所以這裡有二種方法可以讓大家參考如何查探水果的產地是否您所喜歡的:
1、利用反問法:如果您喜歡關廟的,就問這是高樹的嗎?
2、利用走動法:到商家的店頭店尾走一走,看看水果箱的產地標示那裡
以上挑選方式是就一般法則與過去經驗來粗略說之。
或許各位有些疑問,這裡怎麼沒有談到其他的挑選方式,例如:聞水果香味、用試吃的...等等
現在水果的改良種植技術愈來愈厲害,有的水果是什麼加什麼種出來的,其實就味道很難辨識出水果的好壞,有的水果聞起來沒味道有的二三種,但是吃起來卻很甜,所以「聞」,已很少在用了,不過,會用到聞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聞有沒有酒味,有時候水果很熟很軟了,不太清楚可不可以吃,就只好先聞看看了。
另外,就是用試吃的,各位千萬也別相信試吃就一定是準的,如果商家已經在水果堆裡埋藏了一個包甜的,再拿那個請您試吃,這樣,還會準嗎?
在炎炎夏天,吃冰涼水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如果在大家滿懷期待下拿出冰藏許久的水果,吃了之後,有如木屑或菜頭,實為掃興。
更多水果選擇,請至
喜果~精緻水果、水果禮盒專賣店
留言列表